河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首页 >> “双争”活动 >>默认分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详细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文明的推动;一个个人的进步,需要文化的哺育。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和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今日起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栏目,对24个字的精神内核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和解读。



爱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最稳定的文化基因。自古以来,舍身为国者荣,卖国求荣者耻,一直都是国人普遍认可的道德标准。时至今日,经过数千年的沉淀、特别是百年来反帝自强斗争的洗礼,爱国主义已然内化成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强调个人与国家之间相互支撑关系的学说,也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感性认同,表现为个人生活方式中的一系列选择。国家通过历史文化、生活保障、安全环境等多种渠道支撑起个人生活的意义与条件。但这些支撑在日常生活中过于稳定,以至于只有在这些支撑崩溃的时候,众多个人在漫长的重建过程中才体会得到这些支撑的可贵。中国人民将历史上反复取得的这种经验积累为爱国主义的学说与感情,并将之上升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形成了强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舆论环境,进而塑造了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爱国主义需要中国公民将自己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整合进自己个人价值与生活意义的构建;爱国主义需要中国公民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福祉整合进自己个人价值的内容系统;爱国主义还要求中国公民充分肯定自己国家发展的成就,自信有本国特色的理论、道路和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高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这样的发展和成就,既不是照搬照抄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的产物,也不是全盘西化、移植资本主义的理论、道路与制度的结果,而是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当西方都已经注意到借鉴中国发展理论、道路和制度的必要性的时候,我们如果还以西方社会的现状为标准来评判自己,便谈不上任何的民族自信,也谈不上真正的爱国主义。

敬业:职业道德的灵魂

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讲人成长时要“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认为青年学习要达到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要学会敬业。时至今日,在当代社会,热爱与敬重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已经成为职业道德的灵魂,是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规范之一。

爱岗敬业体现的是公民热爱、珍视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勤勉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任何一个社会的保存和发展,都是以其成员勤奋工作、创造价值为前提的。因此所有生气蓬勃的社会,都把敬业作为核心价值加以强调,将之作为对自己成员的基本要求。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人们经常说要干一行,爱一行。但为什么要敬业呢?从个人角度来讲,需要敬业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人有表达自己本质力量、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其次,人的能力的丰富需要敬业;第三,人的性格的完善需要敬业;最后,人的生活需要敬业。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敬业是一种对自己有多方面提高和回报的美德。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敬业精神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敬业精神在一个社会里普遍高扬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生产就会以极大的速度进步,相应地其他方面也会高速发展。其次,敬业精神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前提。敬业会使人形成严谨认真,有条不紊,明达事理而又坚毅顽强的性格特质;一个社会中的多数公民都敬业的时候,多数公民在性格上便会形成类似的优秀品质;当多数公民的性格都成熟起来之后,与优良性格以及以此性格为基础的良好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淳朴的社会风气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更进一步的,如果这种社会风气能够长久的加以保持的话,就能够影响到更为稳定的民族性格。

诚信:公民道德的基石

诚实守信是人类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品质。诚信既是个人道德的基石,又是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诚信缺失的个人将失去他人的认可,诚信缺失的社会将失去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加强公民的诚信品质。

诚信就其内涵而言,包括诚和信两方面;这两方面既有所区别,又可以互训使用。

”的内容又包括两方面:一是真实,二为诚恳。真实与诚恳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诚”的基本内容。“信”字由人字旁加一个言字组成,指的是人说话要算数,对自己的承诺负责,要言而有复,诺而有行。诚与信有所区别:诚讲的是不能歪曲主观和客观的实际状况,更强调静态的真实;信讲的是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更强调动态的坚守。更深一层的,诚是一种内在的德性与修为,而信则是一种外在的确认与表达。

诚信是各个文明都加以珍视的基本价值,而中华民族更是把诚信作为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基本特点之一,认为人无信不立。西方社会步入近现代之后,由于市场经济履行契约的基本要求,开始把诚信作为最重要的个人品质加以强调。随着中国加入全球化,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之后,契约精神所要求的诚信维度也愈发被凸显出来。可见,中国公民的诚信品质基于两种互相融合的传统,一是中国文化中内诚外信的传统,二是市场文化中契约之信的传统。

友善: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现代公民社会与传统宗法社会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现代公民社会中的成员在与他人的交往上突破了宗法社会成员所受到的血缘限制,开始拥有较大的公共空间与他人互动。友善的公民关系推动了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因此友善也成为公民的核心价值规范之一。

“友”在甲骨文中像两只手,象征着朋友之间的援手,因此其本意是帮助。“善”由一个羊和一个言组成;羊是吉祥的代表,言是讲话,因此其本意是吉祥的话语。两者结合起来,直接的意思就是像朋友一样善良,寓意是互相帮助和互相祝福。互相帮助意味着在其他人处于困境时要助人为乐,互相祝福意味着在其他人不需要自己帮助时心态良好。具体来说,友善需要公民做到待人平等、待人如己、待人宽厚与助人为乐等四个基本方面。

公民社会的基点,不在于与传统社会重合的那部分家庭伦理关系,而在于社会的公共空间。这种公共空间的存在和逐步扩大,提供了人本质的另外一种维度。而这个公共空间的氛围怎么样,取决于友善的价值是否能够与工具理性共存。当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之后,每一个公民都将能够获益。因此,总结起来说,友善的原因至少基于三个方面:它是人的本质的要求,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也是每个公民都能从中获益的社会氛围。


据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




seo seo